2007年11月23日 星期五

花之禮讚part 2

















理事長陳陸英女士致詞
希望這次活動能夠圓滿成功
並期望能夠以花會友
讓生活中處處是花









淑芬老師頭上戴著待會要插作的"應用花藝"的花圈

















是由新美老師主講應用花藝這堂課
獲得滿堂彩
讓學員認識花藝其實是很簡單、很生活化的
她正在製作底圈
方便上課解說~




花藝賞析:















籃花






















筒花





















瓶花




















缸花

志工在職培訓計畫~花之禮讚

活動名稱:志工在職培訓計畫~花之禮讚
主辦單位: 花蓮縣家庭教育中心
活動時間:2007/9/22~2007/9/22
活動區域:東部
活動地點:花蓮縣家庭教育中心
地址:花蓮市達固湖灣大路1號電話:8569692或8462860*391人數:40人場次:1場
附件:無附件
說明:

活動介紹:
一、活動目的:為因應志工團隊的服務品質,協助中心推廣家庭教育各項活動,培養插花藝術的內涵,把美學融入生活領域中,提高生活品質,讓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藉著不同且多元學習課程,落實並提昇中心志工團隊領域,以獲得更廣大民眾的肯定與歡迎。
二、辦理單位:指導單位:教育部社教司主導單位:花蓮縣政府承辦單位:花蓮縣家庭教育中心三、參加對象:花蓮縣家庭教育中心志工
四、活動日期:96年9月22日(星期六)
五、活動地點:花蓮縣家庭教育中心二樓會議室
六、課程內容:講述、示範、親自插作
七、師資:洄瀾插花協會講師
八、報名時間:人數40人

吉祥、平安、拈花樂


吉祥、平安、拈花樂-花藝研習暨展示活動

2006/12


「花」是美好的象徵,而一盆經過精心設計的盆花,更是值得細細品味、用心欣賞的高雅藝術。吉安鄉公所為落實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特別於30、31日兩天,在吉安鄉公所二樓親民堂,舉辦「吉祥、平安、拈花樂-花藝研習暨展示活動」,藉學習插花藝術之機會,陶冶生活性情,並推廣精深的中華花藝文化。

自然、美麗的花朵,未經修飾便可感受到,其美麗的花形與芬芳的氣味。但是,當不同的花材遇上綠色素材及造型獨特的花器,並經過老師巧手修剪、巧妙合宜的搭配後,便成為一盆盆極具美感姿態的藝術品。

不但,可以增添一室的馨香,更可增進生活情趣、提升生活品味,豐富自我的內涵。由吉安鄉公所主辦,花蓮縣洄瀾插花協會所承辦的「吉祥、平安、拈花樂-花藝研習暨展示活動」,(30日)上午一連兩天,在鄉公所二樓親民堂正式展開。

這次邀請到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講師陳秋月、胡文宗,洄瀾插花協會資深講師黃久芳、劉明成、黃鳳秋、彭薏伍等人,指導民眾如何運用常見的花材,結合技法,設計出一盆盆美麗動人的花之藝術品。課程首先由陳秋月老師,帶領大家認識「中華花藝史」。

中華插花藝術起源於一千五百年的六朝時代,是我國重要的古典藝術之一。當時,插花被應用在節慶與宗教的供花上。到了唐宋時代,這種修養且與「焚香」、「點茶」、「掛畫」同稱四藝,成了當時人們最普遍、最基本的生活素養,降至明代,便形成一種專門且健全完美的藝術類型,並有完整體系的花道著作問世。直到清末,因戰亂、民生疾苦,插花藝術因而日趨沒落,近年來,在有心人士的推廣下,插花藝術再度受到人們的重視及喜愛。

課程中,由老師們引領著學員,如何運用代表中國文人清高、正直之氣節的梅、蘭、竹、菊,花姿雍容華貴的牡丹,以及麒麟草、玫瑰、百合、菊花等花材,搭配花器、配件,創作出一件件美麗的瓶花、盤花、缸花、筒花、碗花及籃花等作品,讓學員們除了認識各種花材名稱,也指導學員了解花材選擇、選取的要素,更進而認識色彩、線條、組合等花藝設計不可或缺的組合要素。鄉公所表示,此次辦理「吉祥、平安、拈花樂-花藝研習暨展示活動」,除了推廣藝術文化下鄉,降低城鄉差距,提高民間藝術修養外,也希望藉由生花技巧研習,培養插花藝術的內涵,增加生活美學的修養。更期待學員們,能將學習到的技巧,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花材及盆器,透過自己DIY,裝點、美化居家生活環境,達到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目標。




簡述中華花藝歷史

中國插花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大致是源自魏晉南北朝時佛教的「供花」;此後,歷經隋、唐、明、清各朝代,逐漸的普及於各種生活層面,而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一門專門,並且健全的藝術類型,可惜這項藝術的發展到了清代因為國勢不振而逐漸遺失。   

花藝是人類逕以「美的象徵」之花卉植物為媒介所作之藝術表現;其間摻和人類性靈精神、糾合植物特性、表彰花木之第二生命,其藝術型態之形成,更足以彰顯該國家民族仁民愛物之思想,「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花藝正以其無可知的生命之美,呈現著民族無窮的情感,小至怡情養性的賞心小品,大至鬼斧神工的新生命之營造,均有「成教化,助人倫」的崇高意義與效用。  

中華插花藝術起源於一千五百年的六朝時代,是我國重要的古典藝術之一。
當時插花被用在節慶與宗教的供花上,其他方面不論是宮廷擺飾或文人鑑賞力的表現,都巧妙地運用了花藝之美,促使藝術風氣發展為之大盛,人們甚且把農曆二月十五日訂為「花朝」(百花生日)而大肆慶祝,這個日子就成了國家第二個重要的節日了。  
 

到了唐宋時代,這種修養(插花)且與「焚香」、「點茶」、「掛書」同稱四藝,成了當時人們最普遍、最基本的生活素養,降至明代形成一門專門且健全完美的藝術類型,並有完整體系的花道著作問世。袁宏道的「瓶史」、張謙的「瓶花譜」均屬之,影響日韓甚深。 惜乎清末以迄民初,戰亂頻仍,民生疾苦,插花藝術因而日趨沒落。   

民國七十二年中華婦女蘭藝社因有感於我國古典插花之光榮歷史,有積極發揚光大之必要,便結合黃永川教授及一群同好潛心研究。翌年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古典插花藝術展」是為唐宋以來首次舉辦有系統之純中國古典插花之介紹。  

此項展覽分為兩大部份,其一為自南北朝隋唐以迄清代我國插花藝術演進之文獻及大型圖版資料;其二則為中華婦女蘭藝社就歷代最足以代表古代插花範式所作之復原作品,更著重中華插花藝術精神層面的探討,意義非凡,引起國人的關注,而影響深遠。乃至民國七十五年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成立,配合蘭藝社的宗旨,在文建會及教育部的指導下,十八年來中華花藝文化大放光彩,名聞海內外。